学院历史沿革 HISTORY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史沿革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位于广州大学城,坐落于珠江之畔美丽的小谷围岛上,位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的西北角上,美景浸润心田,情怀极目南国,是一所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朝气蓬勃的学院,学院依托综合性师范学的优势,经创始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雷雨声教授等历届专家、领导30年的努力,辛勤耕耘,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园地,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未曾涉足的探素领域,现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前身为1988年开设的艺术系音乐专业。1990年成立音乐系,首任系主任为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雷雨声教授。1992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被国家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改试点,1995年获得当时广东唯一的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艺术师资培训基地;2005年升格为音乐学院,学院从石牌校区整体振迁到我校大学城校区,学院的办学空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2009年获得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招生培养资格;2011年获得音乐与舞蹈一级艺术学科硕士(MA)学位授予点;2012年音乐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专业,同时获批省级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示范中心;2018年1月,国务院公布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得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本学科的发展获得第二次重大突破,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今所取得学科成就和地位来之不易,并且经历不断发展和快速前进的过程。纵观音乐学院和学科的发展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百花齐放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起步(1988~1990)、发展(1991~1996)、提升(1997~2004)拓展(2005~2011)及扬帆(2012至今)五个阶段。



音乐学院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


 
起步阶段【
1988年~1990年】

 

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筹备组在198610月成立,从1988年艺术系音乐专业首届招生至199012月建立音乐系,为音乐学院的起步阶段,实现了本科教育的规范发展。

­

20世纪的80年代末,随着我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学科设置的健全与完善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广东省师范教育龙头的华南师范大学,设置艺术专业显得十分必要。在1986年中国陶行知学学术会的活动中,时任中国音协副主席、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凌同志(广东台山人),与时任华南师大副校长黎克明多次谈到广东省音乐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华南师范大学应该设置音乐专业的建议。

 

之后,学校根据发展需要采纳了李凌同志的建议,决定增设华南师大的艺术专业,并于1986年10月28日成立了华南师大艺术系筹备组,集聚校内现有的七、八名专业教师,分美术和音乐两个专业开展相关工作。1987年初,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正式成立,设美术、音乐两个专业。音乐专业于1988年首届招生,实行两年制专科学制。

 

艺术系期间,音乐专业的教学场地与设备都十分简陋,系办公室设在现教育科学院(石牌校区)一楼,教学场地分散,专业课教师分散在学校的各教学大楼内,教学琴房安置在教工宿舍(危房)内,教学管理的难度极大。尽管办学艰难,音乐专业十分注意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1989年10月,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庆祝40周年国庆的大型文艺晚会《园丁之歌》的演出,音乐专业的师生首次亮相华南师大舞台,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一致好评。之后《园丁之歌》还在广东电视珠江台直播,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阶段【1991年~1996年】

 

音乐系在1990年成立,从确立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直至1996年音乐学硕士点的批准,为音乐学院的发展阶段。

 

1990年,音乐系的培养层次从两年制专科发展为本、专科的“二二”分段。从1995年四年制本科学制的实行,发展到面向全国招生,音乐系的本科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本科生源地从本省向全国扩宽得到扩宽。科研方面的工作与成果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1996年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权的获得,又使音乐系从单一的本科培养层次发展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

 

从办学思想上看,音乐系本着师范教育的宗旨和目标,进行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面向基础、强化素质;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高师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单位”后,学院在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声乐和钢琴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获华南师大第二、第三届教学成果奖,在学校的教学成果花名册上首次显相。此阶段的教师的教研方向主要体现教学改革方面,科研成果可以说少而精,表现出逐步重视、逐渐参与的发展态势,且取得明显成效。

 

音乐系成立后,设声乐、钢琴、理论三个教研室,当时的专业教师约25人,全系教职工约30人。1994年后,音乐系的教研室设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实践教研室、实验室、电脑制作室等,在职教工增至约45人。学校为音乐系新建音乐楼、琴房、音乐厅的落成,不仅使音乐系专业教学的教学设备和条件也得到较好改善,而且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音乐教育自学考试主考权的获得,不仅使音乐系的社会办学层面拓宽,而且满足了社会音乐教育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提升阶段【1997年~2004年】

 

从国家学位办于1996年下半年批准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权,到2004年首招舞蹈学学生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至2004年底音乐系提升为音乐学院,为音乐学院的提升阶段。更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改试点(1992年、1996年)与国家艺术师资培训基地(2001年)。

 

本科教育方面,在继续坚持高师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全国性的师范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所培养的学生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普通好评和赞誉,音乐系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也有所拓宽,2002年9月首招舞蹈学学生,2004年9月首招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院的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本科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研究生教育方面,音乐系成为广东省首家音乐学硕士授予点后,从1997年首招两名硕士研究生开始,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逐年增加,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扩大,形成初具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实体,开始为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专业教师,音乐系的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

 

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累累,我系主持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和参与的《高师艺术教育改革试验与研究》课题,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教研论文在第二、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主编的多部高师音乐、舞蹈教材,入选国家“精品教材”或学校“优秀教材奖”,各级各类音乐技能或音乐作品比赛获奖数项;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各专业课教师逐年增加至约60人,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得到提高;教学设备质量有所改善,作为“国家艺术师资培训基地”,2002年又竣工约3千平方米的教学大楼。音乐系的学术交流频繁,法国斯拉特斯大学交响乐团等来系交流;日本声乐教育家田中公道、及我国著名歌唱家刘秉义先后受聘为我系客座教授。

 

2004年初,音乐系搬迁大学城校区,经历了音乐建系以来的第二次迁移;同时,还经历了教育部首次对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教学评估”,在繁琐的准备和高质量的要求中,我系的评建工作接受了有关部门和专业的检验并获得好评。

 

拓展阶段【2005年~2011年】

 

我院搬迁大学城校区后,进入拓展期,教研、科研水平和成果均在第三阶段新台阶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飞跃。专业设置更趋合理,对学院的发展与前景的认识更趋成熟,并先后获得艺术硕士授予权(2009)与艺术学一级学科点(2011)。

 

音乐学院搬迁“大学城”校区和经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后,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风貌的改变,为音乐学院在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学层面的国际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上的拓展创造了条件。这期间我院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获批以及论文发表数量急剧上升。音乐学、音乐表演及舞蹈教育三个专业中各方向的教师均积极地开展本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呈现出百花争艳,色彩斑斓的局面。并于2009年及2011年先后获得艺术硕士授予权与艺术学一级学科点。

 

教学条件的变化为学院的拓展提供了基础。在教学设施上,音乐学院擁有1.9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空间,音乐厅、观摩厅各一个;教师和学生琴房楼各一座;多媒体专用教室12间;舞蹈专用教室4间;钢琴285台;各类乐器606件;教学设施十分优越,硬件设施在全国同行院校名列前茅。

 

教学机构的合理设置,为不同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为了适用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已有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合理设置了“三系一所一部”的教学机构设置,使学院教学和管理的机构趋于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都日趋科学化,有利配合了学院的不断拓展。办学渠道的国际化,为学院的拓展呈现了空间。音乐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2+2”本科留学项目(日后的更名为:国际合作办学本科出国留学项目)的签署,使学院从单一的国内办学步入了国际化,使学院的办学渠道及层面得以扩展。

 

教师队伍实力亦日趋雄厚,专任教师增至约7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学位1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7人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盛,学校教学成果30余项、学术论文500余篇;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级、省级数十奖项;出版社发行专着、作品数十件等;参与省级以上艺术实践活动400余次。

 

扬帆阶段【2012年至今】

 

在获得广东省重点学科(2012年)后,我院正式展开了扬帆期。在此期间学院相继获得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传统舞蹈)等重要成就。在立足本土岭南传统、承传非遗文化同时,学院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针,积极跟区内外的院校推进多元合作关系,强化专业上的联系,整合和强化整体资源,提升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自2012年获得广东省重点学科后,我院在教研、科研项目申报数量、质量,以及所获批项目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提升到历史最高点,仅是获批的国家级及教育部的课题项目便有十余项,并频繁举办全国性、国际性音乐与舞蹈学术论坛。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院教师对教研、科研工作拥有高涨的热情与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教研、科研工作对个人业务与高校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与学院在教研、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完善、更有效的激励体制,加之学院定期邀请全国音乐学专家前来讲学之余,还为院内教师提供有关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辅导。此外,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相继加入音乐学院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了我院各学科人员结构。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共101人,当中科研教学人员9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1人、青年英才计划特聘研究员(含博士后8人),博导5人,硕导3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70%,外借(含港澳)教师2人,成功组织成一支梯队合理、充满活力、背景多元的教学科研队伍。

 

2018年1月,国务院公布音乐学院获得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让学院在学科发展上迎来第二次重大突破,更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所拥有音乐与舞蹈专业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填补了华南地区音乐与舞学博士学位点的空白。此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际合作办学本科出国留学项目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至今日,项目的合作大学增加至五所,包括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校区、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涵盖美英两地的一流大学。

 

与此同时,音乐学院在艺术实践及交流方面的成果更加多样化,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交响乐团(华南师范大学蓝盾交响乐团)的正式成立,使我院拥有了一个更高水准的艺术实践队伍。另外,学院一直重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联系,频繁邀请国内外音乐与舞蹈专家来我院开展大师课、讲座与演出,同时,也鼓励我院师生赴国内外各地进行艺术交流活动,这一切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专业视野,也让华南师范大学的名声走向全世界,取得瞩目的成绩,在这些年来,承担“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广东音乐‘一荐一’名家荐才行动成果巡演”等重大演出300余场。师生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境外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个人专场音乐会十余场次,当中华南师大合唱团更斩获数十项国际金奖,活跃在国际国内合唱界。更分别在2017年及2018年两次举行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的中国合唱新作品创作推广研讨会暨合唱指挥研修班。我院师生在多次在如“CCT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世界合唱比赛”以及“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国内外重要比赛中收获奖项多项。

 

在2017及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曾两次承办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学术支持的“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课例展示暨论坛活动,并在2019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联盟的成员单位承办的“第二屇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在艺术文化交流方面搭建一个共融互通、共同成长的平台,为日后跟国内及港澳众多顶尖高校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区内的影响力以及对学科的贡献。

 

此外,学院于2012年成立广东省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示范中心;2015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研究基地”称号;2018年建立“校级研创新平台——海上丝绸之路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传统舞蹈);并在同年跟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签署了展院系合作备忘录,开长达五年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加上原有的“广东省音乐与舞蹈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粤港澳音乐教育研究中心”“音乐心理学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基地(广告园区)流行音乐文化研究院及高层次人才培训中心”和”广东流行音乐协会理论研究中心”等平台,学院的科研网络得到大大拓展,建立起高水平,立体化,并且具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幅射点。博士点和硕士点办学特色鲜明,同时正式确立音乐与舞蹈学科的四个主要发展方向(史学、教育学、美学、创作与创作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学院自2020年开始,按不同学科及专业的方向设置了声乐教研部、钢琴教研部、器乐教研部、指挥教研部、理论作曲部、教师教育部、舞蹈系、音乐与舞蹈研究所,并成立四个主要事务部门,包括国际合作办学部、学术交流部、艺术实践部、实验中心来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并在21世纪,继续紧跟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依托粤港澳地缘优势、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广东省艺术文化发展需要,为国家和人民的音乐及舞蹈教育和科学研究而努力。

 


音乐学院历任领导

  历屇党政领导

屇別

姓名

职务

任期

第一届

张伟健

系总支书记

1990年12月 - 1996年1月

胡庭胜

系总支副书记

1993年12月 - 1996年1月

第二届

李建中

系总支书记

1996年1月 - 1996年1月

胡庭胜

系总支副书记

1996年1月 - 2000年1月

第三届

李建中

系总支书记

2000年1月 - 2005年1月

周文峰

系总支副书记

2000年6月 - 2004年12月

第四届

宋英

党委书记

2005年6月 - 2010年6月

郭维绵

党委副书记

2005年6月 - 2010年6月

第五届

宋英

党委书记

2010年6月 - 2011年5月

梁铁祥

党委书记

2011年5月 - 2016年5月

郭维绵

党委副书记

2010年6月 - 2014年12月

黄佳明

党委副书记

2014年12月 - 2016年5月

第六届

梁铁祥

党委书记

2016年5月 - 2019年3月

余庆

党委书记

2019年3月 至今

黄佳明

党委副书记

2016年5月 - 2018年1月

赖莹莹

党委副书记

2018年3月 至今

 

历屇行政领导

屇別

姓名

职务

任期

第一届

雷雨声

系主任

1990年12月 - 1994年5月

王亚南

系副主任

1990年12月  1992年3月

张晓钟

系副主任

1990年12月 - 1995年5月

倪保兴

系副主任

1992年3月 - 1994年5月

第二届

郑会棣

系主任

1994年6月 - 1998年5月

张晓钟

系副主任

1994年6月 - 1998年5月

陶诚

系副主任

1996年1月 - 1998年5月

第三届

陶诚

系副主任、主任

1998年6月 - 2001年5月

许新华

系副主任

1998年6月 - 2001年5月

程建平

系副主任

2000年6月 - 2001年5月

第四届

程建平

系主任、院长

2001年6月 - 2006年5月

郭和初

系副主任、副院长

2001年6月 - 2006年5月

张素兰

系副主任、副院长

2001年6月 - 2006年5月

第五届

黄汉华

院长

2006年7月 - 2010年6月

陈俊生

副院长

2006年7月 - 2010年6月

苏严惠

副院长

2006年7月 - 2010年6月

杨天君

副院长

2006年11月 - 2010年6月

第六届

黄汉华

院长

2010年7月 - 2015年5月

陈俊生

副院长

2010年7月 - 2015年5月

苏严惠

副院长

2010年7月 - 2015年5月

杨天君

副院长

2010年11月 - 2015年5月

第七届

杨天君

院长

2015年6月 - 2019年10月

王海英

副院长

2015年6月 - 2019年10月

唐小波

副院长

2015年6月 - 2019年10月

冯长春

副院长

2015年6月 - 2016年8月

孔义龙

副院长

2016年12月 - 2019年10月

第八届

孔义龙

院长

2019年11月 至今

王海英

副院长

2019年11月 至今

唐小波

副院长

2019年11月 至今

王朝霞

副院长

2019年11月 至今

张学樑

副院长

2021年5月 至今

 


WechatIMG234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