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春 (1971— ),山东临沂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引进人才。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 先后于1999、200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获音乐美学方向硕士学位、20世纪中国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题研究。 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为本科生开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当代音乐史》、《音乐美学通论》、《音乐学概论》等课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音乐类学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舞台艺术》转载。出版《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历史的批判与批判的历史——冯长春音乐史学文集》、《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与罗小平合撰)、《音乐美学要义》(H.里曼著,与缪天瑞合译)、《音乐美学基础》(主编)、《近现代广东音乐家研究》(主编)等论著。参撰《中国当代音乐学》、《中国音乐论辩》、《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等重点图书项目。另有诗集《音乐之外的守望》(与邹洪复合著)及部分音乐评论文章出版发表。 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音乐政治主义的沉浮与嬗变——现代中国音乐思潮研究》;主持在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史研究》。 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各种奖项,其中专著《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获2008年第二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书评《中国新音乐史的宏大叙事与深度批判——刘靖之著<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读后》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学会奖”; 论文《历史的批判与批判的历史——由“重写音乐史”引发的几点思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粹主义音乐思潮》、《新音乐的理论基础——以救亡音乐思潮为背景》及专著《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先后于2006、2007、2008、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论文《中国近代科学主义音乐思潮探析》2010年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两种音乐观与两个新音乐运动——中国近代新音乐传统的历史反思》2011年获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编著《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2013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书评奖”和徐小平音乐学教育基金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等奖项。 |